形成远视眼的原因
青年期因需要利用调节力量把视网膜后面的焦点移到视网膜上,故眼经常处在调节状态,要比近视、正视更容易发生眼疲劳,如写字、阅读、看电视等长时间视近时,就会觉得眼睑沉重、双眼干涩、眼球发酸、发胀、疼痛等,继而视物模糊、头昏、头胀、头痛等。中老年期因调节力已不足,表现“老花”提前,随着晶体的弹性逐渐丧失,更终看远也不清楚。远视眼是怎么形成的?出现远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大点:
1、轴性远视:是远视眼中更常见的,即眼的前后轴比正视眼为短,也是屈光异常中比较多见的一种。在初生时人的眼轴平均约为17.3mm,处于+2.50~+3.00D的远视状态,可以说婴儿的远视眼是生理性的。
随着发育,眼轴也慢慢增长,但在5岁还有90%的孩子处于远视状态,16岁则减少到50%,但因度数较低,处于调节范围之内,一般不会感觉到。有些人在眼的发育过程中,由于遗传、环境等因素眼球停止发育,眼轴不能达到正常眼的长度,则形成轴性远视眼。一般临床所见的远视,多在+6D以内,但也可见有高度数远视眼,有的甚至会高达+24D。
2、曲率性远视:是由眼球屈光系统中任何屈光体的表面弯曲度较小所形成,多为先天性因素,如先天性扁平晶状体、先天性平角膜等;也有由角膜外伤引起者。近年来,由于屈光性角膜手术的普及,因近视手术过矫引起的远视逐渐增多,应引起重视,但PRK术后早期因角膜上皮尚未修复,常会表现为阶段性的远视现象,应事先给病人解释清楚,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。
3、屈光率性远视:由于房水、晶状体的屈光指数减少,玻璃体的屈光指数增高引起,这类原因比较少见,主要见于老年人及糖尿病人,有的晶体脱位也可导致远视。此外,眼球壁及眼内肿瘤、网膜水肿、眼眶的炎性肿块,甚至网膜剥离都可引起病理性的明显远视。
远视的治疗原则
成年人远视,初次配镜时,应不作全部矫正,40岁以下者应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验光配镜,40岁以上者可不散瞳作验光。轻度远视如无症状则不需矫正,如有视力疲劳和内斜视,虽然远视度数低也应戴镜。
7岁以下的儿童,有轻度远视是生理现象,不需要配镜治疗;但如果度数过高、视力减低或伴有斜视时,就应当配镜矫正。
中度远视或中年以上患者应戴镜矫正以增进视力,消除视疲劳及防止内斜的发生。因其睫状肌由于长期的过度运用,产生肌肉肥大,如果希望于短期内全部松弛,常不容易,因此应逐步予以矫正。凡在睫状肌麻痹条件下作散瞳检影,则矫正镜片应较实际测得的度数略低,以适应睫状肌的生理性张力。
远视以所配戴的眼镜感觉更舒适为准。老年人,当全部远视转为固定性时,不论看远看近都需借助眼镜,但无需作睫状肌麻痹下的检影配镜。
【温馨提示】更多眼睛问题,欢迎点击在线咨询,或者直接关注兰州普瑞眼科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:Pryk0931,网上预约,享更多优惠!详询电话:0931-8180000。